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浅谈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日期: 2010-4-29 0:41:24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浅谈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本文阐述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认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结合分析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实践教学体系从功能上进行分类,从实习、实验、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四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独立学院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实践是人们理解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对象统一性的基础,人的认识能力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教育部一系列文件中也都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可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而言,实践教学环节更成为其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1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于2003年4月23日颁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首次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是办学初期的独立学院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所谓培养目标,简单地讲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国家、社会、学校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总要求,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特色,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决定了一所高校社会地位与声誉,也是影响毕业生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针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如:李光红对湖北省部分独立学院的办学情况进行调查表明,大部分独立学院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或“实用型人才”。高连歌认为有的独立学院富有特色,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还有张冰、金戈的《浅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吴金林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王会金、王智源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等文章都提到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处于精英化教育和大众化教育并存的时代,为了适应我国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本科教育资源,发展本科教育,特别是优质本科教育应运而生,因而它应定位在教学型高校,培养的人才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必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实践能力强,具有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近年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应不断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服务社会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更新理念,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必须用符合自身条件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现状
   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比,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要培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等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从目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活动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没有构建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规划、管理、研究和评价机制。
   2.2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简单
   例如,实验内容以演示型和理论验证型为主,缺乏设计型、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实验,一些验证性实验的项目和内容也比较陈旧,且许多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使实验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2.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还相对较少。
   2.4 实践性师资缺乏
   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缺少“双师型”人才,加之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教学效果不佳。
   2.5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校长期以来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制度显然无法对千差万别的实践教学作出正确评价,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实践教学内容比较繁重,不同教学内容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在对任课老师的评价标准也不统一,从而忽视了评价,造成了教学质量的失控。
   2.6 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建设不足
   实验室建设处于一种自发分散的初始状况,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学生掌握新技术的需要。实践教学基地分散、临时性较强,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更严重的是由于督查难度较大,学生不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较为突出。
   专业实习是学生完成本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之后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及部门,培养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也是学生对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检验的较好途径。专业实习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是本专业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阶段。 理,以提高实习的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保证毕业综合实习效果必须做到:
   1)做好毕业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实习单位的性质及实习岗位对学生的要求;签订协议书,实习前学校要与实习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书;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或指定负责人。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大会,要使学生明确实习要求,提高对毕业实习的认识,要向学生宣布实习纪律,灌输安全意识和全局意识。
   2)重要保证。学校应与企业一起根据企业生产性质和生产特点共同制定毕业实习的教学文件,以使毕业实习更有针对性,从而保证实习质量。
   3)派出专业教师对毕业实习点进行巡查。做好与单位的密切联系,定期访问,双向沟通。
   4)探讨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共同指导毕业实习的模式,尽可能地结合单位课题进行专业实习。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而且兼顾了实习与选择就业单位的双重需要。要保证教学质量,确保实习效果。
   (2)实训型实践教学
   实训教学是具体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于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使职业技能熟练化的教学活动。实训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方案,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它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操作性训练和模拟教学。
   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包括实训教学安排、要求、目标以及注意事项等,包括教师演示基本操作步骤、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并提出疑问进行操作等。
   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模仿教师演示阶段的教学或者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具体工作,掌握某一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实训教学的核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合理运用及能力培养、实践创新的原则。
   综合技能实训教学是实训教学的最高境界,其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主要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以及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完成。学生通过演练、实操练习等形式的实际训练,使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得以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操作技能。
   模拟教学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程模拟实验、专业模拟实验、校内仿真综合模拟等不同层面的模拟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论升华与理论应用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模拟仿真模式,推进新的课程体系设计,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要加强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和创新能力。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础。建立实训教学基地,其标准是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基地经常接受学生实训,学生对实训结果要满意。校内的实践教学要求必须有具体项目,让学生通过参与全过程学习专业技能。同时为学生自主创业、创新提供项目提供基本条件。同时要大力开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本着保证质量、就地就近、相对稳定、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
   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样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应把学生推到教学的主体位置,逐步由学生来选择实训的内容,制定实训方法与步骤,准备仪器设备,处理和分析实训结果、数据;教师的主要任务应逐步转变为给学生提供指导,解答实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3)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内容必须紧贴社会实际需要、教学方法与手段必须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有效提高实践能力。在独立学院实验教学中,不能为了综合性实验而综合,为了设计性实验而设计,而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面向应用的实验项目,开展创新型实验的教学实践。实验教学不仅包括基于课程的教学实验,还应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新的要素和功能。
   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必须要经过实验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验证,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对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试验室的对外开放和合作,在产学研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将一些实验室建设成为开放型实验室,推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在开放式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把学生推到实验的主体位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步尝试由学生亲自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教师只在提供实验资料、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
   实验室是评判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十分重要,要从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和人事分配机制等各方面进行系统地改革,并辅之强有力的约束与激励措施。
   (4)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属于应用性实践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提前选好毕业设计题目,尽量使题目与企业所需解决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提前查阅资料,选拔有见解,有能力的优秀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专业实验模拟科研课题。提高毕业设计的技术含量。一般要经历选题、收集资料、提炼观点、拟定提纲、谋篇布局、撰写论文、修改润饰,参加答辩等过程。
   把好选题关: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专业特色。为保证选题遵循以上原则,各系有必要成立专门的专家评审小组,对选题进行审核、筛选或修改,防止选题脱离实际,避免选题难度过高或过低。这样能强调毕业论文(设计)的严肃性,也能增强指导老师的责任心,同时还能避免因选题不当而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问题。
   重视开题论证:开题是毕业论文(设计)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开题有助于促使学生理清论文逻辑思路,审查课题的价值及解决的可能性,对研究方案作出部署,并对题目不当者进行调整。各系应该重视开题论证,通过开题论证检查每个学生论文的准备情况,主要检查内容包括:对所选论文题目进行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和价值;前期选题工作中材料收集的基本情况;下一步进行研究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式;再下一步材料收集的方向和范围;目前和预想到的研究困难;研究成果的最终情况预计等。
   做好中期检查: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期间,各系要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程和论文质量进行中期检查,并与指导老师和学生多交流,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予以纠正,并帮助他们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中期检查能强化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使学生顺利推进毕业论文(设计)进程。此外,学院也应对各系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进行中期检查,主要通过走访、听取汇报、随机抽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等形式,检查各系及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
   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计算机管理系统:构建毕业论文(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能使论文导师和学生能利用这个系统随时进行论文指导和交流,既提高导师的工作效率,又使学生得到更充分和及时的指导,在提高师生互动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学院(系)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另外,还可以在系统中提供《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使学生了解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程序及规范要求,也可使指导老师在论文格式规范上不需要再花费太多的精力。
   严格评审和答辩制度:设计(论文)答辩与评审制度是决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将会对在校的其他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坚决严格规范这一制度,实行诸如指导老师回避、盲检、院系二级答辩、校外送审等制度。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导师对论文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学生和导师对论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论文的质量,而且可以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避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加清晰地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提供依据。
   把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的着力点落实到课程教学和课程实践中去,通过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程实训质量,促进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