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

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

日期: 2009-11-12 20:49:08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是正确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等具体目标。然而,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来看,能源生产和消耗的增长速度均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增大等突出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实现节能目标面临很大压力,节能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节约资源,就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对资源进行多次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要有“吃干榨净”的思想,确保“清洁”生产,良性运行。从而使节约资源不仅体现资源本身价值的提高,而且使节约资源的过程变成保护环境的过程。所以要做到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提高可采资源的回收率。我国大型煤矿的资源利用率一般为60%—70%,小煤矿的资源利用率只有30%左右。据对全国845个矿山的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0%的仅占7%,达到50%的不足15%,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30%。提高开采过程的资源回收率,应在放开不同经济主体的产业准入限制的同时,实行统一的开采准入标准,达不到资源回收率指标的企业不能取得资源开采权。还应通过提高资源占用税等经济手段,限制挑肥拣瘦、丢弃可采资源的行为。针对采矿造成的地面环境及建筑物破坏等问题,建立规范的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由开采者承担地面治理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2、优化资源密集型产业组织结构。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要素集中化,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努力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组织结构。当前,我国小型钢铁企业的产量占总产量的30%,但消耗的能源却占全行业的50%。在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淘汰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的小企业势在必行。这种调整将会带来不同地区利益格局的变化,因而需要通过调整财政和税收政策来协调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加快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十分巨大。随着高技术产业比重的上升和人口的低增长,资源消耗的相对量将呈下降趋势,甚至可以实现资源消耗的零增长或负增长。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和跨国公司投资,这是限制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才能克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替代技术和替代产品的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当前,应注重依靠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水平,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改造高耗能的装备和工艺,替换技术落后且耗能高的炉窑、交通运输设备以及家庭消费器具,并通过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推广使用节能降耗的材料、工艺和产品。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举措。为了发展循环经济,应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机制,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通过提高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标准和购买污染排放权的收费标准,促使生产经营者加强对生产过程废弃物的治理和回收利用,实现清洁生产,降低排放成本,增加企业收益;加强有关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开发,并通过税收和信贷支持政策,鼓励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的技术成果;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网络化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相对集中的分拣体系以及鼓励生产企业利用废旧物资的经济机制,促进废旧物资的利用。
   5、提倡符合现代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活消费方式。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需求的满足程度必须立足于我国的资源供给条件。如果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在2030年我国人口总量超过14亿时,就需要145亿吨标准煤,是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的6.2倍。显然,我国的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容量决定了这是不可能的。可耕地的有限性也决定了我国城乡居民住房的占地面积不应照搬人少地广的发达国家的模式。因此,应采取经济手段,引导人们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比如,在住的方面,用向消费者征收土地占用累进税的办法,限制别墅的建设和消费;在行的方面,既发展私人轿车,又把发展公共交通体系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在饮食方式上,移风易俗,以保证营养、卫生和健康需要的同时又能节省资源和时间为前提,革除大吃大喝甚至暴殄天物的陋习。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经济、资源、环境都是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大系统中任何一个子系统的改变,都会引起其他系统发生变化,并对整个大系统的状态产生影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只有确立环保意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在资源开发前做好环保方案,在资源开发中做到边开发边治理,在资源开发后搞好环境恢复和建设,才能使资源开发后的生态环境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模与评价,河北工业大学,2002
   [2] 刘海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