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之我见

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之我见

日期: 2009-1-7 12:49:07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陈红琳

摘要  计算机语言教学质量是一直以来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但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中总是存在诸多弊端。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合理教学方法的引入以及课外教学活动的展开三个方面对计算机语言教学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计算机语言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教学方法机械化,学生从属被动;教学内容照本宣科,缺乏灵活性;教学技巧拘泥于语法细节,忽视编程思路等等。致使学生编程思路混乱,条理不清,代码不规范,编写的程序可读性差。因此,应探索和开展创新教学,张扬课程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独立性、独创性、开放性、灵活性、广阔性。

学海网
 
本文以C语言为例,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任何一门课程,教学目标的正确确定可以为教学环节的实施指明方向。计算机语言是一门工具,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工具的用法,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在哪种情况下运用工具,要学会用它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我们所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课堂教学目标和整体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懂程序,如何根据题目要求编写一段正确的代码,并且在此基础上将独立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积累,为计算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整体教学目标。整体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依靠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几年的C语言教学中,有不少同学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如果我们的目标仅限于课堂教学目标,这无疑会使教学过程索然无味。只有强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 
课堂教学目标是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整体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升华,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只有确定了正确的目标,教学活动的展开才有了导向,教学方法的引入才有依据。 
二、教学方法的引入 
(一)从整体到具体。从总体上讲,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语言时,对一切都很陌生又好奇,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灌输数据类型、运算符、各种语句的用法等知识,只可能使学生了解了很多基础知识,却不知何谓程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首先让学生接触几个有代表性的程序,从程序的构成,基本特点上给予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的这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再讲解各个章节的知识点。 
对于每一章节的学习,一般的计算机语言教材在每章开头都是讲解各个知识点的语法规则,然后将各个语句的用法一条一条陈列出来,最后在举几个例子总体介绍一下各个知识点的应用。这样做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实际操作中却有诸多弊病。计算机语言这门课程有一个特点:语法规则太多,各个知识点琐碎且枯燥,学生往往还没有深入到编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已消磨殆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在教学中采用从整体把握到具体讲解的教学方法。先引入一个实例,让学生从总体上对本章要讲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详细讲解各个知识点及相关语法规则。引例的选择要靠教师去把握,引例尽量不要涉及复杂的算法,并能涵括主要知识点。 
(二)问题式教学。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存在一个问题: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当然这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与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计算机语言所涉及的语法规则太多,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总是要集中精力在这些繁琐的细节上,即使这样,上课学过的东西也总是过后就忘了,课堂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问题式教学的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每节课的开始,我们不妨设置一两个问题,在讲课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解决。例如:在讲循环语句时,我们可以事先准备一道简单的编程题,在讲基本语法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再通过讲解类似的程序来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最后再让学生来编写出完整的程序。通过这种目标明确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课堂质量得以提高。 
(三)一题多解。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中,一题多解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任何一个程序的代码都不是唯一的,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算法或模块化的程序,都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例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里有这样一个题目:求2+22+222+2222+……前n项的和。在找数列规律时可以发现,第m项的值可用公式t=t+2*10m-1来计算,也可用t=t*10+2来计算。又例如排序算法,教材中往往只讲一种排序算法,教师可以在详细讲解了一种算法后,再介绍其它排序算法的思想,并要求学生编写出相应的程序。一题多解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有些章节涉及到复杂繁琐的语法规则,学生要熟悉这些规则都比较困难,如果还讲大量的例题,这无疑会增加学习的难度。教师应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程序为例来讲解,讲解时,可根据不同的要点来变换程序实现的方式。比如,讲指针作函数参数、数组名作函数参数时,就可以用同一个题目的不同形式来作为实例。这样做学生才不会望而生畏,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海网

(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美国教育学家把计算机语言教育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教师为主体,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第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三是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目前,我们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虽然努力去避免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实际的课堂中总是不自觉地占了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索然无味,教学内容繁琐杂乱,填鸭式的教学过程导致课堂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我们要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和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主动学习和探究、才能挖掘出学习的潜能,打开思维空间,个性才能张扬,其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例如,我们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采用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主要的知识点,教师以讲解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而对于一些细节,我们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来完成。为了提高自学的效率,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问题,让学生本着去解决问题的态度去自学,过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比如,教师在讲解程序特别是一些典型算法时,应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按照问题-算法-程序这样一个顺序来进行讲解。先分析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继而设计出算法,最后根据算法写程序,这个过程应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具体编写代码时,我认为直接用多媒体课件将程序整体显示出来并不是上策,教师可以抛开事先准备好的程序,现场和学生一起编写,每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代码怎么写都由学生和教师一起来完成。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教学方法作出相应调整。
(五)案例教学。前面说过,教学目标中要确定整体教学目标,该目标的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找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案例,比如具有数据插入、删除、显示和查询功能的小型数据库的设计,这样一个系统的实施过程就是计算机语言各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过程。案例教学是软件设计的综合应用,学生通过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模块划分、用户界面设计、代码设计、模块分调和联调,通过多人合作和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训练,培养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形成团队精神和科学作风。
三、课外教学活动的展开
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几个与实际相关的思考题目,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有条件,可以利用学校的bbs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论坛,教师可以开展网络课堂,共享教学资源;可以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可以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笔者所在学院有完善的课程管理系统,网络课堂的展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结束语
笔者通过几年的计算机语言的教学摸索和学习,获得了教训,也取得了一些经验。笔者坚持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并且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顾元刚.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256-257
2.刘洋.计算机语言案例教学中的教学策略[J]. 中国科教信息,2006;(8):280-281
3.李怡平.改革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8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