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理论探讨

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理论探讨

日期: 2010-10-22 0:45:02 浏览: 5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杨金栓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就业导向  专业课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必须进行专业课教学改革。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对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给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学海网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专业课教学如何适应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改革,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需求,是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巫待解决的问题。
    一、就业是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观念更新的目标取向
    多年来,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职教工作者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中职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学生就业的多种途径。但是,随着工业化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社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不断变化,中职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当中职生结构性供给不足、就业能力不强时,专业课教学改革就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专业课教学改革首要的就是更新观念。当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及家长把中等职业教育看成是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基于这种错误观念,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沿用了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没有突出职校专业课的教学特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应试性人才而不是体现中职特点的技能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就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就业问题就会越突出。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上看,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升学不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教育部也提出明确要求,对口招生计划不得超过中等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的5%,也就是说,对口升学只是极少一部分学生的出路,大部分学生还是要就业。如果中等职业学校完全走升学的路子,完全按照升学的模式进行专业课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为达到培养目标的需求,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需求,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不适应改革发展的思想禁锢中解脱出来,把就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观念更新的目标取向。专业课在教学中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实现从重知识向重能力方面转变;二是实现从重理论向重操作方面转变;三是实现由重视课堂教学向重视实践活动转变。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生产服务、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适应“双证书”制和就业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根本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联结学生和教师的媒介物。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偏深、偏难,没有突出专业课教学特色。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靠专业课教学培养出来的,因此,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应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根本。专业课教学应组建适应“双证书”制和就业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一是组织适应“双证书”需求的教学内容。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职业教育不但要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的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还必须与就业准人制度所确定的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相互融通。因此,专业课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二是组织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模块化课程内容。社会劳动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实际上是岗位的需求。建立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职业教育应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知识,按照能力本位,以技能为核心整合课程,使之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对于专业课程内容,可按照专业的核心技能,将专业知识课、专业实践课进行整合,形成相应的职业方向模块。理论教学方面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以必须、够用为度。要突出实践操作,在实践教学方面,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能力的需求,要综合多门技术和能力,强化综合运用,最重要的内容还是传授实际岗位需要的一些实际经验,同时要注意引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为适应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开发专业课教材时,要突出以能力为本位,开发适应教学实际的专业课教材。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机制,实行国家和省(部)两级规划、两级审定制度。允许地方、行业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发和编写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学校也可结合实际开发校本教材。在教材内容上要克服理论偏深、偏难的弊端,适当压缩理论比重,降低理论难度。教材体系结构要适应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的编排方式,并根据职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加强技能训练,重视技能操作,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
学海网
   三、基于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综合。是教师、学生实现教学任务的凭借,是一个教学的技术系统。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是由培养目标的定向性、课程内容的使用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来决定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于一种动态之中,随着教学实践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教育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关键。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没有摆脱两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一是传统模式。职业教育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教育形式,如“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等。二是普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大多脱胎于普通教育,目前职业教育沿用普通教育模式很普遍,在专业课教学方法上,没有突出职教特色。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既缺乏就业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是以专业教育为主,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以主要获取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强调操作行为,突出实践环节。因此,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摆脱传统模式和普教模式,突出对职教专业课教学特殊规律的认识,突出专业课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特色,要把适应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在探究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时,要注意运用“行为导向”理论。行为导向,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景,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行为导向的教学论一方面呈现出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另一方面还是一种传递现代教学内容的新手段,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行为导向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思想,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学的特色是实践性,因此,行为导向教学论非常适合专业课教学的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项目教学方法是基于行为导向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人,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自进行项目制作,最终通过项目制作的成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专业课教学中可结合本专业课实际,进行项目设想,制订行动计划,进行项目实施。基于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应加强基于行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方法的研究。
    四、就业能力评价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指南
    考试评价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指挥棒作用,是教学工作的指南,考试评价过程是保障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专业课教学评价方式是:在内容上以理论知识为主,在形式上采用闭卷,在衡量尺度上采用分数。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忽视学生的技能;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忽视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差异。这种评价方式无法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在这种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就无法满足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更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应加强专业课考试评价方式改革,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把就业能力评价作为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指南。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课考试评价要结合专业课教学特点,体现专业课特色,要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评价。要实现评价者由教师评价向教师、用人单位、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转变;评价内容从重知识考试、重学科标准转向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转变;衡量尺度从重分数向重就业能力的评价转变。逐步实现多元化评价方式,积极推行能力评价社会化。
    五、“双师型”教师是促进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支撑
    在探讨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时,专业课教师的师资水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满足就业需要,专业课教师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因此,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支撑。目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大都存在着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技能欠缺、“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的瓶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给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要走出去。中等职业学校要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去企业进行见习和实践活动,或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以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二是学校可选派骨干专业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以提高学历层次;三是要请进来。根据专业需要聘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或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学校要认真组织各项专业教师技能竞赛活动,积极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正确引导专业课教师努力钻研业务,以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