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力

日期: 2010-7-15 13:56:24 浏览: 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良好的观察力引导人们的猜测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一个较大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具有审美直觉的问题情境是开发学生观察力的良好契机。在课堂上,不要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准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复杂的问题需要设计观察程序。
   关键词:引导;观察;思考;挖掘
   观察是探求的开始,观察是最基本的智力品质之一。良好的观察力引导人们的猜测与创新:哥德巴赫猜想须有长
   期观察,并且需要观察者有敏锐捕捉信息的能力。意大利了学家伽利略,就是从观察教堂里铜吊灯的摇曳开始,经过实验研究,发现了摆的定时定律。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从小热衷于观察动,植物,坚持二十年记观察日记,写出《物种的起源》。他自己曾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以下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认识和做法。
   一、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满堂灌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一个较大的观察思考的空间
   我们应该找一些机会和问题情境把权利还给学生。
   比如:由函数图像显示的性质特点.。复习时,对知识体系的条理性概括,综合题型的层次性铺垫……都是训练学生观察力的良好契机。
   立体几何教学的核心是空间垂直意识的确立。
   例如:矩形ABCD,AB=4 ,AD=3, 沿对角线BD将ABCD反折,使A点到A’处,A’在面BCD上的射影在CD上,在三棱锥A’—BCD中,求A’C与面A’BD所成角。
   这道题曾令相当多的同学无所措手。原因就在于不能观察到图形的垂直联系。
   后来,我给学生讲这道题时,围绕这个核心,把它铺垫成一系列小题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1、 四面体A’—BCD 的四个面中,有多少个RtΔ?
   2、 在A’—BCD的四个面、六条棱中,有几对线面垂直?
   3、 写出所有的面面垂直。
   4、 求A’C与面A’BD所成的角。
   有了前三问的铺垫,第四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因为面A’BC⊥面A’BD,所以过C 向面A’BD做垂线,
   垂足在A’B上,角CA’B即为所求之线面角,sin∠CA’B=3/4。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课堂上可以从以下三点去做:
   1、不要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当老师并不急于把答案交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将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观察、思考与感受。
   三角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杨辉三角的特征、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等,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得出结论。
   若有错误,可以通过老师的提醒与补充完善它。
   2、明确指向。
   过去有这样的教训:老师讲三角函数图像对称性时,画出了正弦函数的图像让同学们观察,然后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恍然,不知应如何应答。
   这样的观察就是缺乏明确的指向。
   他不知要从中看出点儿什么,已熟悉的是一目了然,不熟悉的仍看不出来。
   明确的指向引导了学生的目的:①y=sinx是奇函数,(0,0)当然是对称中心,还有其他的对称中心吗?②图像有对称轴吗?如何表示,与其他概念点有什么关系?
   这样可以准确的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复杂的情境需要设计观察的程序。
   当数学问题情境头绪纷乱,数学形象不鲜明或与概念方法理论联系较曲折隐蔽时,学生容易对此类问题产生畏惧。
   比如,关于抛物线的定义,教材上是这样叙述的:“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无特殊要求,教师可给出如下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动点F与定点(-3,1)和定直线L:2x+y+5=0的距离相等,则点F的轨迹是()(A)抛物线(B)双曲线(C)椭圆(D)直线.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当点F在直线L上时,其轨迹是过点F且与L垂直的一条直线,而非抛物线。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抛物线的定义作出严格的表达。有时学生的意见可能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表扬其探索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值。因为有的时候错误往往可能是成功的先兆,错误中可能隐含着新的方法。
   三、优化课堂结构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及暗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欲望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声音、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函数、立几、解几等内容时,能做到静动结合,给学生以质感、美感。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旋转体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旋转体的形成过程,这样,就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效果好。如果能根据课堂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等,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对定义、定理、公式等数学知识的观察变得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㈠王磊 主编《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教育研究》1999.7.5
   ㈡王蕾 主编《数学教学中加强技能训练的尝试》,《师范教育》1999.7.8
   ㈢罗增儒 主编《数学高考到竞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