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甘肃经济类中职学校招生难之因素分析及对策探析

浅谈甘肃经济类中职学校招生难之因素分析及对策探析

日期: 2011-6-28 17:00:36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何科鹏

论文关键词:经济类中职学校 招生困难 特色专业
    论文摘要:受社会经济、文化观念、教育质量、就业去向等因素影响,招生工作依然是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类中职学校的主要难点之一。本文从以上几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类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较之2003年低谷时期有所好转,但与工科类中等职业学校相比,招生工作依然举步维艰,与国家所营造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氛围不相协调。
    一、经济类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经济因素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经济发展缓慢,当地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少。从经济结构上来看,我国目前依然是典型的先进工业部门与落后的农业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供给相对于劳动需求具有无限倾向。学海网(www.xuehai.net)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现象的长期存在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苛刻的外部环境。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认同度对职业教育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理论上讲,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都是高中阶段两种不同类别的教育形式,而实际上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目前地方政府、中学、部分教师、学生及家长,普遍重普教轻职教。进人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落榜生,有的甚至就是品学皆差的后进生。许多学生及家长本身就认为职业学校低人一等,学生到职业学校就读实属无奈。调查显示,初中毕业生愿意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不足20% , 80%的初中毕业生及90%的家长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无奈之举。另外,由于近几年工科类职业学校的就业安置较好,大部分学生在上普高无望的情况下首选工科类职校。中职学校在生源紧张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降低招生要求,很多学校的招生几乎没有分数线的限制。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普高学生根本无法相比,相当数量学生的基础几乎和小学毕业生并无两样,因此学生进校后学校又不得不一再降低培养要求,造成的结果必然是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从而影响其就业,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到了学校的招生,形成恶性循环。
    (三)政府因素
    目前甘肃省经济类中职学校有131所,仅在兰州市就24所。这些学校原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业与部门,绝大部分都是公办学校。这些学校在计划经济时期为所在行业和社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急需人才,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在人才培养已社会化的如今,由于这些学校的定位雷同,招生对象雷同,就业去向雷同,致使这些学校在招生的过程中采取一切能想到的办法争抢有限的生源,于是有偿招生、招生掬客出现。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掌握着生源的市县招办与初中学校满怀欢喜,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招生成本大大提高,个别学校每招一名学生支出的成本几乎是半学年甚至一学年的学费,致使本来有限的教育资源被空耗。非常保守地估算,甘肃中职学校每年因为招生而产生的“内耗”在1000万以上。政府主管部门尽管明令禁止有偿招生,但面对僧多粥少的现状,绝大多数学校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争抢有限的生源。试想,如果政府出面进行深度整合,那结果又会怎样?
    另外,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下,甘肃各县区兴起了创建、扩建职教中心的热浪。大批量职教中心的创立与扩建,方便了当地学生就近求学。但从实际状况来看,大部分职教中心因无专业课师资,无专业课实训设备及场地,特别是专业课师资的严重缺乏,使得学生掌握不了应有的职业技能,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于是职教中心的招生便成为当地政府的行政命令,大部分县区直接把此作为考核教育局领导、中学校长、班主任的主要指标之一,“地方保护”不可避免的发生,致使学生的上学择校权被剥夺,省属学校的招生更是雪上加霜。受师资及实训条件所限,这些职教中心只能通过与外地职校的联合办学途径解决,而这造成的后果是这些学校实际上发展成为东部职校的招生代理。
    (四)学校因素
    受多方因素的制约,经济类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是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劳动者的根本性内在原因。
    目前甘肃经济类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还在沿用传统的普教模式。传统教育思想及实习实训条件依然从根本上制约着其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典型表现就是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即便就是自2008年起甘肃大部分职业学校开始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实行“工读结合”和“三段式”教育—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及所开设的专业所限,当地没有一家企业能同时提供上百个会计岗位或营销岗位接受实习学生。即使有的企业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接受学生实习,但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在对口岗位进行实习工作,而是让学生干一些与所学专业无关的“杂活”,使实习流于形式,实习质量难以保证。无奈之下,只能把绝大部分学生联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子工厂实习,而这又与所学专业基本上无任何联系,造成学生抵触情绪严重,“工读结合”实施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这样的实习本身也不利于经济类专业学生的持续发展,致使刚刚开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工读结合”的工作又陷于两难的境地。虽然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了电子类的专业,但由于原有师资大部分是经济类专业背景,经济类专业依然也只能是其专业主体,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教育质量下滑是导致中职学校招生难的又一因素。如前所述,由于学校招生困难,导致进人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没有门槛限制,生源质量大幅下滑,加上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等不能很好的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造成毕业生质量滑坡,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就业不畅,而这反过来又成为影响招生的首要因素,形成了典型的死循环,“马太效应”显现。 学海网(www.xuehai.net)   二、经济类中职学校走出招生困境的对策
    (一)整合教育资源,规范招生市场
    2009年初,甘肃省政府对原来分别隶属于不同行业及部门的14所中职学校和5所高职院校统一归口教育厅主管,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这不应该仅仅是结果。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进行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使分散的资源发挥出应有的规模效益和规模优势,避免这些学校因为招生难而产生的完全可以避免的“内耗”,扩大办学规模,做大、做强、做特职业教育,仍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工作重心与方向。
    为了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坚决制止扰乱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加强对招生工作管理,打破各自为政的局而,避免无序竞争。要理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管理体制,创新招生工作机制,从教育的大局出发,将招生录取工作归招生部门统组织实施,更好地为招生学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加强对招生工作人员、中学教师的政策教育、纪律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干扰和侵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防犯措施,严禁通过有偿招生等手段进行抢拉生源,恶性竞争,或者委托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严禁任何部门、学校和个人向中职学校索取招生“推荐费”,严禁任何部门在中职招生工作中实施‘她方保护”,切实为中职学校提供公平、有序的招生环境和优质服务,确保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各初中学校要做好毕业生升学指导和志愿的填报工作,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保障学生自主填报志愿、选择学校的权益,要进一步明确为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推荐毕业生是初中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要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阳光工程”。
    (二)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对职业教育有更多的了解
    宣传教育是改造文化的主要手段。要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社会文化环境,改变人们鄙视职业教育的偏见。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与杂志等大众传媒共同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意义,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方式向公众解释有关职业教育的概念、种类、地位与作用、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社会对其所培养的人才需求状况等,积极推介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先进典型,使社会公众不断加深对职业教育的了解,认识到职业教育同样是成才的有效途径,使其树立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和正确的教育观,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视同仁。但是,仅仅依靠大众传媒的宣传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依靠教育这一改造文化的主要手段,全面推进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环境的营造。
    (三)突出办学特色,培育特色专业
    姜大源教授指出,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创立的基本原则是:第一,教学目标要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第二,教学过程要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第三,教学行动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从根本而言,中等职业学校改变招生难的途径是办出特色、办出精品。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师资、教材,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应突出职业特色,重视实践性,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边教学边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使之成为同层次普通教育毕业生所无法替代的专门人才。
    在专业设置上,中等职业学校还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技能搞教学”,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做到“学以致用”,忌讳学用脱节,避免有“有市场没技术,有技术没市场”的被动局面,依靠方向带生源。
    (四)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进行管理方法的研究。中专学校的管理既区别于高校、普通中学,又不同于职业高中、技校,有其独自的特点,要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让教职工有归属感、成就感,学生对学校有亲近感。管理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因人而异的管理方法,要善于挖掘人的潜能。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要重视办学质量的提高。教育部原部长周济说:“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能够帮助学生就业,获得技能,这就是最重要的质量。”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能否适应上作需要,是中专学校教育质量的最大体现。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