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日期: 2011-1-5 20:42:0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生 理学 实验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以教师设计“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以及最后的“任务评价”为线索,简要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方法、实施注意事项、实施成效。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计;任务评价
  
  以往的职业 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取向的评价,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即对知识技能的反思与应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即通过知识技能而建构的个性意义)的评价,教师以讲授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生理学是一门思辨性、实验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因此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意识及合作精神。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笔者主要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为线索,同时把握职教特点,明确培养目标,立足课程教学,体现“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理念和策略。学海网(www.xuehai.net)
  
  教师设计展示“任务”,学生接纳理解“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致力于“任务”的设计与展示。
  为此,在设计某一实验“任务”时,先把本实验的“任务”和“任务”准备通过学校 网络 的“ 电子 黑板”加以展示,或者以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就明白这节实验课应有的理论准备、实验所必须补充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为学生在目标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实验做好铺垫。而在设计具体任务时,教师应围绕特定的认知、技能和态度目标,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目标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明确的“任务”,在教学中把这些“任务”进行具体分解,指导学生完成具体任务。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可以设置这样的任务:“实验动物的准备应注意些什么?试着做一下。”让学生思考在此实验前是否应做一些准备?同时展示以下实验任务:“学会输尿管插管法,观察和记录正常的尿滴曲线;归纳 总结 有哪些因素影响尿的生成?怎样影响?发现实验步骤安排的特点。”在一个个“任务”的刺激下,学生处于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态,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自始至终维持浓厚的兴趣。
  
  教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创设情境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探索思考,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潜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要做到:(1)分析教学对象和实验教学内容,确定在各教学环节中设计什么任务类型,同时,编制好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学到什么,做到何种程度。(2)要求教师对实验内容、顺序、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媒体组合的设计有一个全盘的考虑。(3)任务的设计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实际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实验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一般可设计一个明确、统一、可考核的基本任务,一个可操作性的提高任务和一个教材上未出现的创新任务。这个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易掌握和完成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而提高任务和创新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有探索精神的学生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例如,在蛙心搏动的观察及心搏起源的分析实验教学前,实验室桌上放置医用托盘一个、蛙板或蜡盘、蛙解剖器械、丝线、小烧杯、滴管、培养皿及任氏液等物品。教师先示教实验过程,期间在进行斯氏第一结扎时,指导教师有意在蛙心房侧保留静脉窦组织残留,出现了心脏没有停跳的现象。学生通过看、听等方式观察后,告诉教师心脏没有停跳的原因;教师告诉学生:在实验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并思考做第一结扎时必须确保心房侧无静脉窦组织残留的原因。然后明确三类任务:(1)基本任务。做斯氏第一结扎,找出蛙心正常起搏点的位置。(2)提高任务。做斯氏第二结扎,试分析蛙心是否与人体心脏一样有多个起搏点,如有,观察蛙心的各个起搏点的自律性是否相同。(3)创新任务。想一想能否换一种结扎方法来验证蛙心起搏点。
  探索完成任务任务明确后,教师在指导学生关注实验注意事项和突破本实验步骤的难点后,就应尽快将任务交给实验小组来单独或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跟踪检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验实践效果并及时进行记录;教师还要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指点,可以单独或小组完成,实验方法可以多元化,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如在上述蛙心搏动的观察及心搏起源的分析实验教学中,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让不同能力的学生自选一种不同要求的“任务”,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并完成任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内动力。
  
  注重积极、多样化的“任务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任务驱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更注重的是激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学习中看到提高,从提高中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最后的“任务评价”这一环节,一定要运用积极的评价机制。   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自主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每个问题的意见,组织讨论、交流汇报各个实验小组或个人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做法,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和敢于创新。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意识和思路,应该及时予以肯定或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
  其次,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有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等。自我评价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自己获有的成果进行分析以加深印象;小组评价能让学生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该任务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而教师评价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 发展 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评价是实施任务驱动的关键之一,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际成效
  
  经过一年的实践,笔者依据以上“任务驱动”式实验教学设计对实验班(02检五1班)和对照班(02检五2班)进行了比较:
  
  表1、表2的数据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理论成绩有一定提高,操作成绩有明显提高,该实验有一定的成效。实验表明:(1)学生的生 理学 实验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2)绝大多数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中都能积极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3)在任务评价阶段,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见解,也能虚心听取和接纳别人的建议。(4)师生沟通增加,师生情谊增强。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的几点思考
  
  生理学实验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施时,还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完善自我传统的实验教学活动主要是“精讲多做”,教师担任着“主讲”和“指挥”两个角色。但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任务执行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和技巧,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实验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完整的知识结构反思教学方式,通过有意义、有价值的课堂任务设计,为学习者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科学 、灵活的课堂管理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在实验教学中要真正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还要求教师要有统筹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的全局观念,注意课堂教学程序的管理,用驱动“任务”来控制和管理教学活动,并且要避免教学环节僵化机械和任务环节实施过程的程式化。另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宽松、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不能忽略教学管理部门乃至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如仍以传统的学生成绩一元化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势必会造成评价的绝对化,挫伤教师教改的积极性,致使新的教学法无法真正贯彻实施,这也是目前 教育 改革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最大障碍。
  任务驱动教学法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通过教学任务功能生活化、情境化、社会化,实现真实的师生互动,融入情感因素,训练策略意识,提高技能素质,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验自信,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磨炼意志,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 文献 :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 中国 电化教育,1998,(5).
  [2]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