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操作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操作

日期: 2009-1-5 21:20:23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田娇美

       摘要:文章以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热潮为背景,指出授课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一线教育者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求得最佳教学效果。并从研究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统筹社会需求,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和如何驾驭课堂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学习兴趣;把握教材;驾驭课堂
  
  
  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人们已从根本上认识到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以及教育在国防、科技、生活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教学改革热潮,“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创新教学理念”等论调铺天盖地地飞过来。的确,“照本宣科”已被学生唾弃,“满堂灌”已被学生所敌视,“题海无边”更让学生感到“回头无岸”,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学海网
以下几点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和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一、研究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真正干好一件事情,要的是浓厚的兴趣、敏锐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和愉悦的心情。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要让他们在45分钟之内提高学习效率,不仅要靠教师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授课方法,重要的是如何提高他们在枯燥和单调的书本中索求知识的动力,而这种动力的给予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教师。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全身心投入,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使他们迸发学习的激情,在老师的点拨下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我们在讲解《炎症》时,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比较简单,应用前面的内容完全可以很好的解释,因此可以尝试让学生课下好好准备,自己来上这一堂课,这样就能很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去学习。
  二、整体把握教材,统筹社会需求,有的放矢组织教学
  做事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方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教学更是如此。要投入到教材中,把握教材的内容,对教材充分理解,全方位认识,明确大纲要求,大胆地根据教育对象调整讲授顺序,灵活教学,从学生听课的神态、发言得到反馈信息,果断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授课中注意知识的完整性,与其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中要有所体现,联系临床需要让学生有整体概念,避免知识支离破碎,不能真正应用与临床工作中。学生将来在护理病人时,除要明确护理程序外,还要明确病人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以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具有系统的医学知识才能做到。如我们在学习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时,可以联系《生理学》中关于正常血压的范围及影响血压的因素,使学生对高血压病人有更全面的认识。针对与高血压的不同临床时期采取不同的措施:机能障碍期的病人血压略高,但临床症状不明显,只要注意休息、避免诱发高血压的因素(高钠饮食、精神紧张、吸烟等),无须药物治疗;内脏病变期的病人必须采用药物控制血压,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否则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高血压危象、脑软化、视网膜硬化甚至脑出血危及病人生命。
  三、灵活驾驭课堂
       (一)宽严相济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纪律是严明的,但是课堂气氛是活跃宽松的,鼓励大胆思考判断表达独自见解,课上发言积极,在热烈的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学习,为他们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及时表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超越了学习范围,暂留课下思考讨论,再利用自习时间分析讨论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于作业问题,学生是处于被动状态下不得不完成。为了让他变被动为主动的,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确定今天应该完成哪些作业。这样使学生产生一种责任感,带着愉快的心情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若遇到易混淆的知识时,利用平等的语言去交流信息。如:“你看我的想法对吗?”这种语言的运用可激活学生的探讨兴趣,学生很想与老师辩论一番。这种交流是平等的、多向的、全方位的。
 

学海网
      (二)精彩生动的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为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的载体。形象的比喻,激励的话语,幽默的解释,紧迫的疑问,巧妙的点拨,使抽象变具体,深奥变形象,乏味变有趣。另外,教师的书面语言(板书)和姿态语言(教态)也显得尤为重要。黑板上的一个记号、一种格式,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的思维激起阵阵涟漪,把教学推向高潮。所以,教师的语言应注意准确、生动、鲜明,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灵活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到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教师语言罗嗦重复,模棱两可,词不达意,拖泥带水,怎不令学生昏昏欲睡呢?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语言还要做到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疾徐有序,切忌一节课一个调,从而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与剖析如画龙点睛,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1.彩色粉笔的巧妙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和进行对比,有时可用彩色粉笔书写和描述。彩色粉笔一般用于需提醒学生注意的词语、公式、数字或图中的关键线条,但是彩色粉笔不宜运用过多,否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恰当的应用教具(挂图、切片)。在教授课本内容时,配合相应的教具,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必要时可以把图画在黑板上,比如在讲授《血液循环障碍》一章中的栓子运行途径时可以结合正常循环方向及血管粗细的变化,将循环图画在黑板上,直观形象,易理解掌握。实践证明,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具,能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让生活走进课堂,生活本身就是课堂
  如果知识能学以致用,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会更用功学习。所以,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教材中挖掘知识应用的素材,把日常生活的实例转化为课堂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比如在讲授《发热》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感冒时体温的变化及症状,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不同,不同的人如何处理(老人、婴儿、孕妇青壮年):虽发热早期病人却有危寒感;同是发热39度为什么老人和婴儿要积极降温,青年人可以不降温?学生的兴趣有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所谓“教无定法”,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而已。只要我们用心研究教法、教材、学生和课堂,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和瑞芝.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彭波.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