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职业教育中的普通文化课程改革

论职业教育中的普通文化课程改革

日期: 2012-3-19 12:26:34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至于能力本位思路,对于某些课程的某些环节可能是合适的,但要作为普通文化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则未必合适,因为能力的形成需要知识,但未必所有知识都能形成能力,也并非所有知识都需要形成能力。我们所知道的要远远大于我们所能做的,不能因“能力目的”而限制了我们知识的扩充。比如以上所举的“消费者教育与经济”这门课程,知道国家的经济运行原理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但并不要求他们能运用这些原理去控制国家经济运行。普通文化课程改革如果过于突出能力本位,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这些课程的处境。
   然而从课程原理的角度看,普通文化课程内容的改造除了实用性、生活性外,更要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学海网(www.xuehai.net)
   1.有效性。有效性指课程内容能有效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其心智的增长与意识的形成,构建更加完善的精神世界与生活能力。有效性不同于实用性,实用性强调的只是课程内容在实践中的功用,而有效性强调的是课程内容在学生知识与心理结构发展中的功用。有效性与实用性存在较高相关,一般地说有效的课程内容应当是实用的课程内容,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惯常的观点是主张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然而实用的东西未必是合适的课程内容。如上所述的心理健康知识是有实践价值的,但对学生心理与知识结构的完善来说未必是最重要的。过度强调实用性,还会导致课程内容的庸俗化,如把语文课程改造为演讲与口才或是所谓应用文写作。有效性是课程内容筛选的基本标准,然而如果用这一观点来衡量,我们的课程中充斥着大量无效的知识。
   有效性要求我们从有利于学生心理与知识结构完善的角度严格筛选和创造性地开发课程内容。只有彻底地跳出传统普通文化课程内容的思维束缚,沿着这一思路深入地进行普通文化课程的开发,才可能使普通文化课程呈现新的形态,重新焕发活力。比如在美国的学校,英语阅读(相当于我们的语文)课程的内容就比我们灵活得多,他们没有固定的教材,而是由教师自己挑选一些时代感很强,学生很感兴趣的小说让他们阅读,阅读量非常大。这样既能大大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因为过于强调阅读经过仔细筛选的经典作品而陷入了僵化。因此在美国的英语课和中国的语文课上,我们会看到学生完全不同的表现,而其结果是美国人的阅读习惯与能力都要远高于中国人。
   再比如德育课程。我们德育课程内容的单调、枯燥与无聊是众所周知的。相比之下,美国德育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实用得多,且对学生的发展有效得多。美国学校德育的概念是“健康”,这里的健康不是指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而是指“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的健康,即认为只有所有这些方面都得到有效发展时,人才是健康的。其具体内容包括:(1)如何进行负责的决策;(2)保持优秀品质;(3)促进身心联系;(4)减压;(5)关注人际关系;(6)制造平和心态;(7)如何保持友谊;(8)维护健康的家庭关系;(9)避免风险行为;(10)身体结构;(11)成长;(12)发现自己的学习风格。如果深入到每部分的具体内容,将更深深地为其内容的有效性所吸引。
   继续分析其它课程,同样可以发现所存在的差异,而差异的存在说明我们的普通文化课程在内容改造方面尚有巨大的空间。
   2.综合性。现有普通文化课程除存在内容不实用,与生活相脱节,有些内容偏深偏难,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等问题以外,还有一个为人们所忽视但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内容非常偏狭,课程的视域不够宽广。比如在以上对中、美德育课程内容的比较中还可以发现,我们德育课程的内容是何等的偏狭,从投资与理财这门课程的中美比较中同样可以看到这一情形。这一问题形成的根源在于我们过于追求普通文化课程的功利性功能,以至使我们忘记了,普通文化课程设置最本质的依据,乃在于构建作为社会人、工作者的完整的人。涵盖面广必须是职业教育普通文化课程内容构建的基本原则,它既是职业教育性质对普通文化课程内容的要求,也是提升普通文化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方面。
   普通文化课程内容的这一特点便是这里所要论述的综合性,它指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应当广泛,应当在一门课程中综合相关方面的多样化知识,促进学生对多方面相关知识的掌握。在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的内容构建可能需要突出专业性,但普通文化课程内容的构建则应着眼于使学生对生活与工作有着更为广泛的理解,这也是普通一词应有的涵义。普通文化课程因设置的依据不同,对内容综合性程度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有些课程可能还需要在某些方面突出专业性,如数学,但总体来看,综合性应是普通文化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文化课程内容的特点不在于深度而在于广度。
   要在课程开发中有效地实现这一原理,我们也需要彻底突破现有普通文化课程内容框架的束缚,立足将要开发的课程的基本定位,综合地分析学生将面临的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深入理解和研究生活,并选择一种逻辑关系对其进行归类、编排和分析:(1)从人在现代生活中所需要的总体素质构建的角度出发,确定课程内容应涵盖的范围;(2)提取生活中需要通过教育进行培养的关键领域,并对之进行概括,制定课程目标;(3)对所选择的关键领域按照特定逻辑进行编排,形成课程的整体框架;(4)分析并从生活、文献等多种途径选择达到课程目标所需要的材料,包括思维、知识、案例、情境等。
   总之,普通文化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糟糕的教学状况使得人们迫切希望找到普通文化课程的新模式。然而尽管本文从整体上对普通文化课程改革的思路做了些探索,但与专业课程有相对统一的改革思路不同,普通文化课程的改革思路应该是多元的,即每门课程都应有它自己的改革思路。比如,希望为语文课程与政治课程设计统一的改革思路显然是荒唐的。事实上,普通教育中的学科课程论均是分门别类的。更何况职业教育中普通文化课程设置的依据非常复杂,这些课程在形式上可能类似于普通教育中的课程,但其定位与内容均有所区别,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这些课程改革的难度,以及对改革思路多元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职成[2000]2号.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2][3]教职成[2009]2号.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4]Fuller, A & L. Unwin (1998). Reconceptualising Apprenticeship: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ol. 50, No. 2.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第1版:334.
  [6]刘三林,刘桂林.邹韬奋论职业教育的目的[J].教育与职业,1996(02).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一世纪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及培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动组织的建议书.20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