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

日期: 2010-7-3 8:51:48 浏览: 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金融危机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既有挑战,也有机会。危机之中高职院校既有发展的优势,也面临严重的威胁,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才能化危为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等职业教育 SWOT 结构调整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的情况下,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SWOT(生态位)分析,理清自身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是高职院校化危为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以及社会观念的改变——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基本动因源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最直接的动力还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经济、社会生活的调控力度。政府先后出台了两年内(2008年底——2010年底)四万亿的拉动内需计划,汽车、钢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以及多项经济刺激方案。党中央提出为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发展要“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主攻方向,要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振兴的要求,政府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早日实现经济的复苏,解决事关民生大计的就业问题,政府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从舆论导向,以及经费投入上,都会给予高等职业教育以更大的支持力度。
   二、经济整体下滑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结构性矛盾——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明
   显劣势
   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备领域,明显受制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直接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特点,在经济下行周期尚未结束,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整体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国家的各项产业振兴计划还没有明显收到成效的情况下,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在资金的投入以及招工等方面,都难以出现大的改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大都“背靠企业”,在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大量企业破产倒闭、用工量大幅度减少的背景下,高职教育无论是发展质量还是发展规模上,必然都会受到影响。
   三、“技工荒”没有改变,“避风港”、“蓄水池”效应凸显——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大有机会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中的服装、儿童玩具等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低端制造业,而机电产品、数控加工、模具、汽车制造与维修等高端制造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这些也恰恰是高职院校学生的首选就业领域。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毕业生仍然被企业“抢购一空”,都说明经济危机并没有导致高技能人才的过剩。此外,“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一直是不少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出现人员富余的现象,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延长在校生的学习时间,帮助企业富余人员培训,将这些人才放在“避风港”、“蓄水池”里,等危机过后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发挥优势,克服威胁,化危为机——以应对金融危机为契机,开创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金融危机终究会过去,高等职业教育如何以克服危机为契机,走上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是经历危机之后应该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为此,应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实现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的常态化(非危机时期)和制度化。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政府的责任不可或缺。政府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宗旨、任务、教学设施、设备标准、师资水平、经费来源,明确办学的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依法治教;二是确保高职教育的办学投入,为高职教育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
   二是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教育观念,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追求渗透在整个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实践教学的开展中,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不能只进行大量的验证性实训和学习,而是要将学生的技能训练、工作实习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的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学校应该系统跟踪杰出校友的典型事迹,经常邀请企业界人士与学生交流,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
   三是建立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特点。为适应经济社会急剧变化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灵活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取舍与更新,应按照职业群集或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来确定,并根据社会变革对人才的知识技能以及意志品质的要求,按照个人发展的需要进行课程调整,为在不同层次上就业的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职业教育服务。同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处理好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辩证关系,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其中,“宽基础”是面向一个职业群的定向教育阶段,侧重关键能力的培养。“活模块”以“取证”为具体目标,以技能为教学主线,侧重从业能力管理的培养。
   四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体制,提高生源质量。提高生源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社会声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应该改革高职院校招生体制,实现高职入学考试与普通高考分离,在确保充分监督的前提下,扩大院校招生自主权,由院校进行单独命题考试,试题相应增加职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比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