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五年制高职院校新生体育课分层教学探索

五年制高职院校新生体育课分层教学探索

日期: 2010-1-24 22:32:54 浏览: 9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五年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加强人文关怀和教学互动,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对刚入校的一年级新生体育课进行分层教学设计,是一项值得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 体育教学 教学分组 因材施教
(一)问题的提出
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课越来越难上已成为大多数院校的共性问题,学生锻炼的兴趣和锻炼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课沿袭普通教育体育课程的知识范围、组织方式和教学手法,从而造成职业院校体育课功能定位不清、目标模糊、课程内容单一,未能充分体现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职业性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必须从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需求出发加强教学改革。
五年制高职院校一年级是从普通教育转入职业教育的关键之年,如何上好一年级新生体育课关系到职业院校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苏南地区的职业教育在江苏具有代表性,因此,笔者对常州地区部分职业院校2005年一年级新生体育课进行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发现常州各职业院校来源于全省各地生源差别大,调查一年级新生560名,经过统计从中可以看出:
1.地区差别:苏南354名占63.2%,苏北106名占36.8%。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了学生体质状况的不平衡。
2.年龄结构差别:15岁学生47人,占8.39%;16岁学生444人,占79.29%,17岁学生69人,占12.32%,年龄跨度为三年。从新生入学年龄可以看出,他们正处于发育旺盛阶段,男女生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差异。
3.当前各职业院校由于经费、师资不足,加上校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一年级新生体育教学的基本状况是一个教师一个班,男女生分两组的“吃大锅饭”的状况,由于教师只是一般要求或一律对待,就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吃得饱,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为了适应各方面学生的要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人文关怀和教学互动,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体
质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职业院校一年级新生体育教学过程实施科学的分层教学是理想的选择。
(二)分层教学的内涵
什么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测试或评估,根据不同的成绩或结果,将学生分成几个水平较齐的教学小组。笔者认为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基本内涵有五点: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②构建开放的分层教学体系,以缩小各层之间的差距;③依据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提出合理的分层教学方法;④学生的兴趣和运动项目对体质不同等方面的要求是职业院校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基本依据;⑤体育课分层教学要贯穿学生在五年制高职院校接受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必需把握好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两个分层教学的关键点。
(三)体育课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赞可夫利用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发展的理论。
2.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要体现职业特点,要把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放首位,不同的职业由于其工作的特性对职工的健康水平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将来入职后应具备怎样的职业体育素养,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课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得职业所必须的身体素质和实用技能。
3.“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向导和动力,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进取的和有创造性的。承认人的潜能和差异教育理论,包括生理、心理的差别,练习项目的适应性等。地区和年龄和差别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状况的不平衡。
(四)体育教学分组的形式
一年级新生体育教学分组依据 “专业”、“兴趣爱好” 和“素质和体质”三结合的原则。
1.依据 “专业”分“大班”:全校统筹安排同专业或专业相近的班级合班上大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2.依据“性别”分“中班”:男女生分组教学。
3.依据“兴趣爱好”和“素质和体质”分“小班”。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老师。
4.根据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身体素质进行微调。
(五)体育教学分组的方法
1.测试工作及依据。
(1)填写体育与健康状况登记表。
(2)测量身高、体重。
(3)生理机能测试,30秒/20次蹲立前后心率测定。
(4)填写爱好项目表。
(5)田径三项成绩测试(50米、立定跳远、铅球)。
2.测试项目选择依据。田径项目的教学任务在第一学期体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同田径运动基础性、相一致的。田径运动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促进各项运动技能的形成以及成功地运用战术,它是各项运动的基础。
3.分组方法。在全面调查摸底和综合分析各种数据的基础上,先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分组,尊重学生的选择,再按学生的不同的健康水平分组。分组时,先把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分到甲组和乙组中,如果中等水平人数过多,则以中长跑的成绩为准进行调整。
在依据 “专业”、“兴趣爱好” 和“素质和体质”三结合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抓中间,带两头,区别对待,因人施教,教学中要依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教学项目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及内容。
(六)实践分析
1.从课堂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来看。由于按“专业”、“兴趣爱好” 和“素质和体质”分组,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学生的运动能力相差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练习次数大大增加,提高了练习密度,同时也加强了单位时间内学生的生理负荷,起到了增强学生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收到了增强体质的效果。
2.运动成绩预测。由于练习密度的增加,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能力的提高表明成绩的提高。
3.形态预测。通过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练习密度的提高,增加了有氧无氧代谢的能力,肺活量的增加,引起形态的直接变化——胸围的变化活动能力的增强引发了体重、身高方面的增加。
(七)结论与建议
1.按“专业”、“兴趣爱好” 和“素质和体质”分层教学,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授课教师的权利,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引导学生朝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和“三基”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按“专业”、“兴趣爱好” 和“素质和体质”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的密度和运动量,使教师能正确掌握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促进学生的正常发育和机能发展,收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3.按“专业”、“兴趣爱好” 和“素质和体质”分组教学只是教学形式上的改变,它不能代替体育教学的过程,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还是靠精益求精的业务水平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参考文献:
[1]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2]李久德.关于体育课个别化教学之研究[J].体育教学,2001,(4).
[3]陈建忠.体育教学自主研究性教学与实践——谈教学的分层、分组、分流[J].体育教学,200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