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日期: 2011-5-1 15:00:2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模具制造工艺》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制造工艺课程项目式教学,应以理论够用为度,进行学校的工厂式教学,通过具体项目过程的学习与实施,使学生如同置身于企业实际中,能直接有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及与企业要求的接轨。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
   
  我国的高职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缺乏明显的办学特点,教学模式类似于本科教育,与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背道而驰,没有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也不同于中专、技校教育,需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需要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认真思考、努力实践,将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迅速转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结合我国国情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中国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是孤立的,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基础工作,各个课程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符合教学规律的课程关系,在进行课程基本单元的教学改革工作之前,需要先建立良好的课程体系,依托行业建设专业,通过课程建设支撑专业建设。学海网(www.xuehai.net)因此,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就变得特别重要和迫切。
  在研究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院以《模具制造工艺》课程为试点进行了课程改革,该课程是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模具制造工艺的知识是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必备知识,课程重点针对模具零件加工制造工艺的流程及现代制造工艺,特别是模具零件单件小批量、高精度的生产特点,其优化的零件制造工艺流程也是模具生产制造的关键,一付合格的模具需由数量众多合格的零件组装装配在一起并能够生产出合格产品,才能通过最终的合格验收。模具零件根据其结构、形状、尺寸、精度等的不同,其加工工艺路线、方法也不同,要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一般都要经过很多加工环节及热处理工艺流程,其过程较为复杂,这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的难点所在。
  传统的课程教学是在学生进行了冷冲模、塑料模等模具设计的课程之后再进行模具制造工艺课程的学习。课程讲授的知识点主要有: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普通机械加工、特种加工、数控加工工艺等零件的加工方法及模具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课程的教学基本是采用粉笔加讲授的教学形式,类似于在黑板上教修机器,在教室里教种田,一定程度的改革是以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进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困难,也很难掌握制造工艺的关键所在。通过一个学期的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教学,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未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学生基本没有掌握制造工艺的概念,对各种加工方法无法区别,对各种加工设备的特点也没有掌握,更无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其先进的思想、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为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院在项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实践内容如下。
  企业调研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深入企业(特别是有我院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单位)进行调研,先后走访了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无锡市巨龙塑化有限公司、无锡市雄伟精工机械厂、模艺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无锡东成塑胶五金有限公司等不同规模的三十多家有代表性的模具企业,主要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员工及主管进行了交流,调研了各企业中不同岗位对人员的需求情况以及对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能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的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我院确定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否定了《模具制造工艺》课程以往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式。
  课程岗位及岗位能力分析通过调研得知,学生就业的初级岗位主要有模具钳工、检验员、各加工设备的操作员、绘图员等,发展岗位主要有模具设计师、工艺师、管理人员等。应对岗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模具加工工艺链条的整体概念,熟悉各加工制造环节,简单模具零件的实际加工能力及模具装配能力。岗位及能力的需要为项目课程的设计奠定了基础,虽然课程一般不能直接对应岗位,但将岗位及岗位能力的要求引入课程中,会给课程的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所以,必须认真分析行业、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才能使课程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优势。
  课程定位经过以上调研、分析,我院对课程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课程的教学不是孤立的,是在课程体系中实现的,《模具制造工艺》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冲压、塑料模具、工程制图、机械基础、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等一系列课程知识的基础之上,将理论设计通过制造工艺变为真实的产品。要制造出合格的模具,优良的工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制造工艺往往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很多时候良好的设计无法实现,高精度的零件加工不出来,因此,课程教学必须改革,必须为生产实际服务。同时,课程教学本身不仅仅要考虑加工制造,还需要反作用于模具设计,根据生产实际指导设计,使设计的结构、工艺更加简单实用。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完整的制造工艺工作过程和良好的制造工艺条件的设计,而不是具体加工工艺的环节。
  校企共建项目课程以学院自身的场地、设备条件为基础,以无锡模具工业协会为平台,我院与多家理事单位合作,共同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自身不足的地方可以借助企业的优势加以改进。例如,项目课程中关于热处理工艺、光学曲线磨、慢走丝线切割等精加工设备的教学内容,都是在企业进行、在企业工程师的参与下完成的。
  课程教改方案的实施
  课程教改的设计思路项目课程以模具中的典型零件为载体,分别设置了四个项目。项目一为普通机加工,包括工作任务一:导柱零件;工作任务二:垫板零件。项目二为特种加工,包括工作任务一:凹模板线切割;工作任务二:型腔板点火花成型。项目三为数控加工,包括工作任务一:连接轴数控车;工作任务二:三叉体零件四轴数控加工。项目四为冲压模具及塑料模具的装配。项目下设置了多个典型工作任务,实现了各个零件加工制造完整的工艺流程,同时也体现了从加工、制造到装配模具的完整工作过程。项目课程的设计思路体现了“做”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价值,每个项目都通过具体零件的加工进行实施,用真实的过程教授知识,在做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工作。以“做”为中心组织课程,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能力生长的路径;“做”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体验知识的实际应用机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做”的成果即各个项目加工出来的零件,可以使教学过程与产品制造的过程统一起来。  课程教改的实践项目课程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以项目活动为主要的课程学习方式,将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模具制造工艺项目课程能够给各个零碎的加工工序、工步环节提供联结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项目,最终体现的是完整的模具。在项目的设置和选择上,我院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的实际情况,分别设置了单项项目和综合项目、模拟项目和真实项目等不同形式的项目。单项项目是围绕不同结构零件加工工艺的工作任务所设计的项目,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具体加工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并发展单项职业能力;综合项目是围绕完整的模具最终装配的项目,其功能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各个加工工艺的最终完成,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由于资源条件有限,有些项目无法与企业保持完全一致,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可以按一定比例缩小进行,模拟项目虽然缺乏真实感,但来源于真实项目,能充分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在项目课程设计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我院在项目课程教学中积极与企业合作,直接引入了企业真实的零件加工或服务项目,例如项目三中的工作任务二,就是企业真实的零件数控加工项目。经过精心设计和认真实施,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改课程的评价体系项目课程的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改以往期末时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形式,对每个单项项目进行考核,最终的期末考核只占学生总成绩的一部分。考核的内容与知识完全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所考核的零件全部是企业真实的模具零件。同时,考虑到教学知识的全面性,添加了部分卷面测试(其成绩只占学生总成绩的一部分)。通过多种考核形式的结合,更加完善了项目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教改课程的质量控制如何提升项目教学的质量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教师团队的问题,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具备有真实企业背景、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次,要准确定位课程与专业的关系,合理客观地设计项目内容与工作任务,不能过于笼统、粗糙,同时要结合考虑行业、企业的真实状况。再次,要认真组织好各个项目工作任务的环节,特别要考虑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生产加工的现场往往情况复杂,机床较多,有一定的危险性,课程教学可以采取小组的方式。最后,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及纪律性教育,项目课程教学大多不在教室而是在生产现场进行,环境的改变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者学习思想、态度产生一些变化,项目课程教学虽然突破了学科的框架,但学生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改革要注重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实现项目课程质量的控制。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制造工艺项目课程重点体现为职业制作活动,要通过专业面向岗位的定位、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及职业能力分析,设计课程标准,设置专业课程,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认真落实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建设,确定课程的内容与要求,详细设计项目教学的内容及工作任务,同时应与企业合作,确定项目中的知识,最大限度地使项目课程面向企业及实际应用。经过具体项目课程的实施,我院的课程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模具更感兴趣了,学生的毕业设计很好地体现了项目课程教学的优势,学生所设计的模具结构与零件很好地考虑了加工工艺性,可在满足产品生产使用的条件下,使模具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模具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在设计和制造加工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更加接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实践证明,试点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而且具有在我院的其他课程教学中进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刘秀峰.高职课程行动研究的实践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3]王荣.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 2006,(1).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柳舟同.模具制造工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熊建武.模具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实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张信群,王雁彬.模具制造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袁小江(1977—),男,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中德机电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模具、检具的设计与制造的教学和测量技术的研究。
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