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科教兴农是农业中专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教兴农是农业中专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日期: 2009-1-1 9:35:39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随着农业中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努力增强学校区域经济服务功能,切实做到重心下移,更好地贯彻科教兴农的战略方针,以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显得日益重要。

  一、加快推进农业中专科教兴农工作的依据

  首先,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15?保常ィ?小学文化程度占38?保玻ィ慌┮道投?力的文化水平则更低。我国现有农牧林渔业4?保兑诶投?力中,文盲和半文盲1亿人,占22?保罚ィ?小学文化程度2亿人,占45?保担ィ?农村每年还有20%的6—11岁儿童因各种原因不能入学或辍学。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低下,严重影响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迅速地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并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学海网

  其次,农业增产中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科技进步比较缓慢。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已占70%—80%,我国仅占30%。一方面近些年农业类重大科研突破不够,缺乏类似杂交水稻、地膜覆盖那样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国每年取得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只有30%—40%,形成规模的不到20%。所以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转化相结合,加快农业科技革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

  再次,农业中专总体办学模式封闭、服务功能单一,远远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需要。近年来,就总体而言,农业中专学校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办学模式封闭、服务功能单一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扭转,重心下移不够,校内和校外的服务功能不成正比,对区域经济的需求变化不了解或了解甚少,反应极不灵敏,为区域经济、农村经济服务的能力相当薄弱,或虽有参与,但主动服务远远不够,与部分地方国家级农业职业高中的整体实力、教育改革及服务区域经济的力度、深度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农业中专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面临农村职业高中强有力的竞争,农业中专如何在前几年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在更加扩大区域经济服务功能方面寻找自己发展的新动力与长久性源泉,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党中央提出了农村改革与发展三步走的规划。第一步,本世纪要保证粮、棉、油等农产品的稳步增长,粮食生产达5亿吨,保证农业平均年增长4%,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农民生活达到小康,在农村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第二步,到2010年农业现代化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商品化、专业化的程度明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高,农村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步,在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可见农业农村将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发展农业要有新思路”,这一新思路就是加紧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科技、教育的紧密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两个转变。

  二、增强农业中专科教兴农力度的几点思考??一??适应农业和农村人才培养与提高的需要,努力为兴农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

  农业中专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骨干,其根本任务就是要面向“三农”,用现代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推广和应用适用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现科教兴农。为此,农业中专学校必须逐步建立起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相一致的运行机制。

  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为区域经济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学校要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关键是专业要有特色。因此,农业中专学校要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扩大农业教育对区域经济产业门类的技术覆盖率;要根据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势、主导产业,根据区域经济的要求设置与优化专业,拓宽专业的服务口径。每个学校都要开办2—3个有特色优势的专业,办出特色,创出品牌效益。要增强专业设置的综合性、创造性、预见性,使之与区域经济的产业化结构与劳动力流向一致,从总体上保证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

  二是农业中专学校应全面推行“能力本位”的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大批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村小城镇建设、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发展乡镇企业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能解决农业生产第一线或乡、村基层生产、技术、服务、经营、管理等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人才。

学海网

  三是建立健全农业中专学校的学历教育与农业职业培训教育并举的办学机制。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当前要加大开展培训教育的力度。农业中专学校应积极参与“绿色证书工程”、“电波入户计划”、“百千万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计划”等的实施,以及服务于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活动,从而加强针对农村现有劳动者各类型、多层次的培训教育或继续教育,整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四是农业中专学校要坚持实行在当地政府统筹协调下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办学,不仅要与直接面向“三农”的农业类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还应同非农业类的各级各类学校??职业学校,中、小学校,成人学校,高校等??开展横向和纵向的大联合办学,并把农业中专的科教兴农工作同农学会开展的科教兴村、农广校的科教兴农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科教兴农”合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革命。

  ??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为兴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农业中专学校的科教兴农工作,一定要坚持面向“三农”,从当地农业生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农村经济的实际出发,在当地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因地制宜,不拘形式,积极主动地为兴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一,建立农业中专学校科教示范场,直接为科教兴农服务。以校内实习农牧场??厂??为基础,改造或新建与当地农村主导产业相一致的学校科教示范场??厂??或科教示范园。并努力把学校科教示范场??厂??办成农业职业教育、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和科学实验的三结合基地。学校科教示范场应以其先进性和效益性对学校周边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作用,从而促进农业中专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第二,要大力推广云南省玉溪农校等基地型实用型技术推广的经验,并不断完善,把科教兴农的战略措施落到实处。组织师生利用实习、寒暑假等一切机会,走出校门到农村基层和农户家中,向农民宣传农业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新化肥等新成果,普及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并给予指导。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科教扶贫、技术咨询,参与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的技术经营承包,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第三,各农业中专学校要积极参与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有普遍意义的课题的研究;直接组织师生参与“星火”、“燎原”、“丰收”计划、农业示范工程、菜篮子工程、农田丰产工程等的实施,全面、主动进入科教兴农主战场。在科教兴农的实践中学习,经受锻炼,使师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校要在这一过程中,确立并建设学校的校外科教示范点,起辐射作用。

  第四,农业中专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投入“绿色证书工程”、“农科教结合”、农业广播电视教学、农民教育等各类旨在提高农业从业人员和农民文化素质的实践活动。

  ??三??适应区域农业资源开发需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农业科技发展史表明,农业越向现代化发展,越离不开科技进步,越来越依靠农业技术的革新,依赖实用性科研成果的研究与开发。而农业中专学校处在农业科研与教育链条的中间层次,具有面向区域经济开展应用性科研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应该从事应用性科研,但其与高等教育的研究是有分工的。农业中专教育从产教结合走向产学研结合,其研究的特点是面向产业,主要是面向转化,面向应用,面向推广。如山东省昌潍农校等,与农业高校在科研上存在差别,凡是通过生物基因工程来改变细胞性质的研究,属农业高校的事,但是组织培养、各种孵化和建立规模生产条件等,则完全由农校来做。山东省牧校扶持的被誉为“齐鲁第一村”的辛赵村开发养鸡业,并进行产品深加工,其成功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产学研结合的积极作用。河南省农校、新疆农校、安江农校、黄冈农校等都在此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因此,可以说农业中专走产学研之路,是历史的必然。农业中专学校应结合区域经济特点、资源基础,把着力点放在有产业化前景、技术含量高的开发项目上,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思路,大胆探索公司加农户,学生带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保障与激励机制。

  各农业中专学校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强对科教兴农工作的领导。当前,农业中专学校的广大师生,要认真学习《决定》,提高对参加科教兴农工作的认识,并自觉地参加到科教兴农的活动中去。要编制与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的中长期科教兴农规划,并按年编制科教兴农年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