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学校招生的困惑与对策

中职学校招生的困惑与对策

日期: 2008-10-26 0:29:31 浏览: 19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临湘市职业中专 汪大志 李望明

党的十{学}七{海}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样重要的位置。从2007年下期开始,中职生每生每年享受国家1500元的生活补助,同时,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把优先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对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创新素质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下,从90年代中期职教招生一蹶不振的面貌有所好转,职教招生的可喜变化,是否说明职教招生在经过几年的低谷之后终于峰回路转,走出困境,迎来了另一个春天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招生感受,谈谈对中职招生的一些感想。
一、 招生秩序混乱,招生环境亟待规范
我校是一所老牌的公办的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有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同时,本市还有近10所私立职业学校。近年来,初中毕业生逐年减少,面对严峻的招生环境,招生大战愈演愈烈。为了争夺生源,给初中老师吃回扣已成为职校招生必要的手段。而职校的回扣数额就成为调动初中老师招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有些初中老师对职高并不很了解,他们向学生推荐的标准就是看哪个给的回扣多。为了搞好中职招生工作,我市教育局对各联校下达了招生任务,为完成任务,各学校制定了招生方案,初中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学校的职高送读的奖惩措施有关,政策对哪个学校有利,哪个学校的奖金高给哪个学校做工作。
为完成1000人的招生任务,学校成立了招生办公室,制定了招生政策,将招生指标下达给每一位老师,各小组为完成任务,在中考前就请初中老师吃饭,利用空余时间到中学去做宣传工作。我在招生过程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各学校之间说反话,互相诋毁,互相攻击。说我校去年招了1000多人,今年只有一半多点了,学校乱得很,说什么的都有。一些生存空间狭小的私立学校,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正当竞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同时,本市外的职业学校在我招生范围内招生,他们手段非常多,有点像做保险和传销的,他们发动在校学生,只要带来一个学生就免1000元的学费等等非常诱人的条件。职校面对恶劣的竞争环境,往往只有加大回扣数目,私立学校为了挖走我校的学生,拿缴费的发票到他校可以抵学费。
如今,在市场机制主导下的中职招生工作愈演愈烈,招生难,难招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各职校互相诋毁、互相拆台的现象,只会是两败俱伤,增加办学成本,甚至降低办学质量,自毁声誉,步入恶性循环。要想使中职招生步入正常的轨道上来,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职校审批制度,对有些不合格的职校限期整改、改制或撤销。同时,要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规范招生行为,出台招生政策,对违规招生,诽谤他人的行为进行严厉制裁。
二、 观念跟不上变化,用老眼光看待中职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良”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准心的偏移。下乡招生,有些考生只考了300多分,家长宁可花几万元去读普高,也不愿读职高。许多家长认为读职高很差,很丢脸。有些学生成绩虽很差也还是喜欢读职高。由于前几年对职业教育的忽视,职业教育走了下坡路,在社会上的声誉不太好。曾经社会上流传这么一句顺口溜:不读职高是文盲,读了职高是流氓。家长认为不上职高一样外出打工赚钱,读了还要花钱。职业学校招生难就难在声誉太差,而声誉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社会大环境下各职校自身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重身份,轻技术”的传统观念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我们的招生范围90%以上在农村,传统的思想一直影响家长的送读观念,认为孩子只有读普高,或学特长考大学才算光宗耀祖,有前途。部分家长认为,中职教育决定了孩子的社会地位,认为大学毕业以后一定比中职生好,有地位。其次,职高扭曲的形象一直牵引着民众的神经。过去,由于职高在管理上存在一些不知,再加上招进去的学生素质不高,没有学好真本领,找不到好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招生工作极为不利。我到过一学生家里,家长说他的大女儿前几年在某一职业学校学过计算机,学了一年,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还说学校管理混乱,后来学校也不管她了,最后,还是自己去打工了。家长说,他的儿子无论无何都不读职高了。
我想,要改变社会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片面的看法,其一,要做好宣传工作,突出宣传几件有影响的大事。如本校的资源优势、学生和教师的获奖情况、国家对职高的政策倾斜、走出校园开展活动等等,让大家了解职高,欣赏职高。其二,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可以和当地的工业园对接,搞好人才培养和输送,让老百姓享受到看得见的实惠,老百姓只有从中受益了才会接受职业教育。
三、 职校要内练“内功”,外树形象
由于我市职校数量多,各校都在招生数量上求多,各职校为了增加本校的招生数量,然而却在宣传的过程中偏离了正轨,拼命抬高自己,诋毁其它职校,导致许多不真实的话在社会上流传,无形中造成职校的整利声誉下跌。为招来学生,职校几乎对学生无要求,彻底放弃分数线和道德表现,对学生来者不拒,结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层次迅速下降,管理难度加大,一些极差的生进入社会后成为职校的反面教材,使学校声誉雪上加霜。我们应该把学生的管理和招生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职校的管理和技能培训应该摆在第一位,招生摆在第二位。其实,招生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管理不好,招生就不好,管理得好,招生就容易;学生技能学到了手,上岗受企业欢迎,社会反响好,声誉就好。职校招来的学生大多数是学习成绩差、自制能力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少部分家长送来的目的希望学校管理好学生,不学坏样就行。而我们的管理仅停留在把学生管好、不出事、保证安全、迎合家长等肤浅的管理层面上。职业教育培养不了高素质的劳动者,就是失败的教育。至于如何开好专业课、搞好实习实训工作,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走得出,这样深层次的管理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的职校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来,制约学校发展的并非是招生问题,深层意义上应该是教学质量滑坡的问题。我们一年的招生费近百万元,若用同样数目的钱去奖励我们的教学人员、搞课程开发、搞专业建设、培训我们的师资队伍,让我们的管理有特色,专业培训上水平。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职业教育要上台阶,上规模,上档次,要做强做大,绝非抓好招生这一表面功夫这么简单,最重要的修炼好内功,尽快走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为定位、以质量为突破、以效益促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
四、 实训条件差,招生没底气
职校的专业设置要结合市场需要,更要结合自己的办学条件。我们的专业设置虽然非常全面,但专业缺乏特色,有影响力的专业很少。若专业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试验得不到有效得开展,学生学不到真本领,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学生流失就成为普遍的现象。所以现在中职生的流失率很大,在社会上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对招生极为不利。我们到学生家里去招生,我们介绍我校的专业情况时,有的家长就说:“我的某某在职高学了机电,什么都没学到手,后来到广东跟亲戚学的,还有某某学了计算机,还不是进了厂,在流水线上做事。”家长真是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再去做工作,就显得苍白无力。两年前,有一学生被初中班主任劝学进了职高,读了几个月,回家了,家长吵到初三班主任家里,说老师骗了他,本来他是不去职高的,骂老师没良心。特别是有些私立职校,一味追求效益,缺乏长远眼光,不添置设备设施,败坏了整个职高的声誉,靠劝、哄、骗去拉拢家长,求得生源,只会自掘坟墓,走向死亡。
我们的公立职校有稳定的师资和设施,关键是抓好实训和就业工作。没有实训条件的我们应该搞好联合办学,或者争取资金,添置器材,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改善办学条件,我个人觉得有两个办法可行:一是走“厂校”结合之路。我们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寻求与企业合作,合作企业应求近舍远,服务地方经济,职校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企业为学校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实行双赢,利益共享。二是走“校校”合作之路。其二是与高职院校合作。一方面满足了学生要读书和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办学水平和办学品味,增强了职高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利用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培训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观念,提升办学条件。我们还可以利用附近的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实行异地办学,利益分享。实训搞好了,就业就有出路,就业有了保障,就能吸引学生,不急没有生源。
总之,办学条件提升了,招生就容易了,就算再难,也不会让老师劳心劳力招不到学生的地步。学校办好了,老师走出去招生,也就有了自信心,说得好,不如群众的口碑好。影响和制约职业中专发展的,并非只是招生问题,要把学校像企业一样经营,把“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企业要走向市场,要靠产品质量,学校要发展,学校要有专业特色,做到人有我精,培养出来的学生受企业欢迎。我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希望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切实搞好普职分离,规范招生秩序,职业学校自己练好“内功”,使职业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职业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返回顶部